信息技術的換代和信息化深度應用顯現出重塑產業生態鏈的影響力,引發企業戰略調整和轉型,中企動力在信息產業變革表現出比過去更大程度的融合和滲透。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是我們面臨的重要任務。
制造業的服務化。IBM公司近年通過收購云計算與管理軟件公司,推出大數據分析平臺,其生產性服務業收入已占70%,成功實現轉型。戴爾公司2012年組建軟件集團,向數據中心軟件/服務提供商轉型。愛立信公司放棄移動終端市場,轉型為全球第五大軟件公司,軟件與服務的營收比重已分別超出50%和38%。陜鼓動力集團在其出廠的機組中加裝傳感器并聯網,提供在線監測及故障診斷,服務收入占比達1/3,實現了從制造向服務的延伸。
互聯網企業走向軟硬件一體化。蘋果公司從芯片到操作系統、從PC到移動智能終端的跨越,走出了依靠軟硬件自成系統實現計算與通信融合及服務創新之路,這一成功示例引發了互聯網企業的戰略調整。谷歌公司以安卓領銜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推出平板電腦和云端處理大數據服務,還先后斥巨資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和物聯網公司。微軟公司推出平板電腦,2013年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和大批專利組合的十年授權,意圖借硬件來強化其軟件地位。
電信業務被OTT化。在傳統通信中運營商主導了ICP(內容提供商)和終端提供商組成的產業鏈,在移動互聯網中ICP將內容、應用平臺和門戶等整合到產業鏈中并反客為主,運營商被管道化或稱為OTT(Over The Top,足球場上過頂傳球)化。例如微信類的IM(即時通信)業務通過深度綁定手機通訊錄可提供實時或異步的點到點和點到多點通信,對短信、話音和視頻等替代效果明顯,在上網包月資費模式下無須另付費,電信運營商被迫加快互聯網化來應對。
影視網站IM(即時通信)化。視頻網站將視頻節目與即時通信及大數據耦合,從電視節目的重播平臺轉身為新媒體融合平臺,利用微博和微信增強觀眾的實時參與感,單向收視的觀眾變為雙向互動的用戶,網站因人氣的提升得到不菲的回報。
電商服務顯現O2O(線上與線下結合)化。由于電子商務與實體商業及物流密切相關,O2O的模式受到青睞。百度以位置服務為載體將消費深度信息覆蓋到服務業。阿里與順豐等聯手建立物流網“菜鳥”,最近又入股銀泰,目標是打通線上線下以搭建接納更多品牌商家加入O2O聯盟。今年3月騰信通過入股的方式將電商業務綁定到京東商城,以社交網絡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的優勢發力O2O。電商服務O2O化的同時是實體商務的網絡化,蘇寧云商從名稱到戰略和從線下到線上轉型擴展,立足社交化傳播和本地化營銷,中企動力適逢其會。